据时刻新闻报道,最近,云南省保山市网警依法查处一起编造“交通事故致人死亡”谣言案。涉案人杨某,因故意在网络评论区编造谣言,将一起普通货车侧翻事件歪曲成 “车毁人亡” 的严重事故,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扩散,只为博取流量和关注度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规定,杨某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,此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。
的确如此,近年来类似的案例在网络评论区时有发生,也司空见惯。一些跟帖者仿佛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,在评论区捕风捉影,信口开河。他们对各种话题不加思索,不仅随意编造虚假信息,甚至还造谣生事,诋毁他人,更有甚者,在评论区煽动仇恨、制造对立,实施“开盒挂人”等恶劣行为,部分言论还涉及淫秽、色情、暴力、凶杀、恐怖等违法内容,让网络评论区变得乌烟瘴气、充斥着火药味。
为何评论区会沦为某些人肆意妄为的“自留地”,成为谎言无忌的“跑马场”和假话连篇的“法外之地”呢?
笔者认为,除了社交平台和一些媒体难辞其咎外,网络评论区的隐匿性是一个重要原因。个别网民存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,在网络评论区隐身状态下肆意表达,随意炮制的一些言论就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。例如,“孟姜女曾和秦始皇相好过”“黄继光堵枪眼是自找死”“冷冻馒头会致癌不能吃”“国家没钱发养老金了”等恶意言论,严重丑化、歪曲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英雄形象,严重混淆了公众的基本认知,扰乱了社会秩序
就社交平台来讲,出于对流量变现分成等方面的考量,部分平台对评论区的内容放松管控,对似是而非的观点、混淆视听的谎言、无边无界的谣言视而不见,放任自流,导致谣言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真相的揭露速度。
此外,一些自媒体缺少基本的职业道德、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,为了一己之利,善于哗众取宠,制造事端。尤其在报道负面新闻时,刻意将人物事件“标签化”“污名化”,不求事实,胡乱揣测、张冠李戴、断章取义,故意夸大其词,制造恐慌,破坏社会安定。
实际上,网络评论区本是一个自由发表见解、表达心声的窗口。那些充满思想性、富有文化内涵的评论,能让人陶冶情操、启智心田、开阔视野、增长新知,如同高山流水遇知音,也如荷田流芳见佳人。因此说,重塑一个健康文明优质的评论区,对于个人、社会和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它能让我们避免陷入“情绪陷阱”,防止评论区沦为“怪力乱神区”,摆脱“信息茧房”的束缚,远离“歪门邪道”的侵蚀。
那么,怎样才能实现依法依规、理性评论、文明跟帖,营造风清气正、和谐友好的网络空间呢?
笔者认为,除了平台和相关部门要守土尽责,划定好红线、框定好边界、搞好把关监督外,一些喜好剑走偏锋的自媒体也要迈开腿、管住嘴,本着“用事实说话、对网民负责”的态度,找到消息的权威来源,绝不能道听途说,乱加猜测,搞影子新闻,也绝不能不顾最起码的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,搞虚假新闻、花边新闻。
网络可以无限,跟帖不能无边。对于广大网民而言,要弘扬正能量,让理智占据上风。在每一次发声前都要冷静地想一想,避免头脑发热、偏听偏信,言辞过激,恶语伤人。同时,要克制自己的情绪,不随意进行抹黑攻击。对他人发表的言论,应给予尊重和包容,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心平气和地表达,绝不能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。
依法依规、和气友好、理性发声,是正己也是正人,是为己更是为人。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“阳光跟帖”,我们的网络空间必将充盈正能量。正如《“阳光跟帖”行动倡议书》提到的,“你若光明,网络便不黑暗。你带来清风,周围就不会停留灰霾”。
总之,网络评论区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“法外之地”。营造天朗气清、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,真正让其成为我们随手可得的知识库、心心相融的朋友圈、文明理性的舆论场,还需大家同心同德,加倍努力。(依山听月)(图片源自网络)